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斯德哥爾摩‧瑞典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是瑞典的首都,是一個在十四個島嶼及七十道橋樑串連起來的大都市,已有差不多八百年歷史,被譽為北方的威尼斯。瑞典全國五分之一的人口都住在斯德哥爾摩,因此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歷史、經濟和文化的核心。



『北方的威尼斯』,似乎非去不可。但我在看過在斯德哥爾摩拍的照片後,想了良久亦記不清楚我在斯德哥爾摩幹了甚麼。印象中我好像到過一個叫Drottningholm的皇宮參觀,但它不比法國的凡爾塞宮華麗;在斯德哥爾摩的水道上乘坐導賞遊覽船,但景色不比意大利威尼斯的水道漂亮;好像到過了幾個藝術館及酒鄰博物館,但印象不深。相信如果我是第一次到歐洲就到斯德哥爾摩的話,斯德哥爾摩應該會更美。



對斯德哥爾摩的指定景點印象不深,反之想談談斯德哥爾摩的地下鐵(Stockholms tunnelbana)。斯德哥爾摩的地鐵站人流雖然多,但整體來說十分整潔(cf.法國巴黎地下鐵洋溢的小便氣味……),列車班次頗頻密且準時(北歐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很準時,不會比時刻表的時間晚一分鐘開出)。再者,地鐵站的月台及隧道並不只有刻板式的圓筒型設計,有的車站隧道刻意用不規則岩石堆砌,營造一個山洞的感覺,十分特別。此外,許多地鐵站月台的牆璧上都有不同的璧畫,甚至整個月台都由一組藝術設計串連,讓等候列車變得更有詩意。(但相信就算香港的地鐵設計得再美也不會令等車富有詩意,因為沒有人擁有如遊客般的閒情逸致)



另外,在照片中再看到一座粉紅色的建築物,那一座其實是Drottningholm皇宮的夏宮-中國亭。這座粉紅建築物有一個淺綠色的屋簷,看起來有點中國式,原來真的是仿照中國古式建築風格而建成的。根據博物館職員提供的資訊,在十八世紀中葉,第一首曾到達中國的瑞典艦船回國,船員把在中國的所見所聞用紙筆紀錄。當時的瑞典皇后(已忘記了她的名字)看到有中國特色的東西感到眼前一亮,隨即下令下人收集更多有中國特色的物件,並命人按照中國式建築建立了中國亭,令當時瑞典上流社會吹起了中國風。時至今日,其實連中國亭的職員也不原全了解中國亭內的送子觀音及中文字的意義,結果我那天充當了三小時臨時導賞員,告訴大家觀音不是聖母瑪利亞。(其後我發現,我對中國古代民間習俗的智識全是受無綫電視劇所薰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