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羅馬成為了我自助歐遊的第一站。
由於是首次自由行的緣故,由下機開始我便拍過不停,很快我便差不多用滿了整張2GB的儲存咭(當年2GB的儲存咭已經是最多空間的一款,科技真的日新月異呢…)。現在再看那些當年拍的照片,不禁會心想:咁Q無聊都唔知影嚟做乜。
羅馬給我的印象並不太好:又熱、又擠、又髒。看看以下片段,便知道原來羅馬的地鐵原來比香港的擠迫幾倍:
乘座(站?)著如斯擠迫的地車,我們到達了教廷的總部梵蒂崗。


梵蒂崗城中只有聖伯多祿教堂及其廣場以及梵蒂崗博物館對外開放,教宗和神職人員起居飲食和工作的其他部份則被瑞士衛兵嚴密地守衛著。不要忘記梵蒂崗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因此她在通往聖伯多祿教堂的通道前設置了保安檢查區,透過檢查旅客的隨身物品以宣示主權。


還記得踏入聖伯多祿教堂後,我一直在讚歎:好大、好大、好大!(用比較文雅的詞彙,即:真宏偉!真寬敞!真偉大!)在參觀過梵蒂崗的聖伯多祿教堂後,我很少再參觀其他歐洲各地的教堂(特別是要收取入場費的那些),因為我老是覺得,反正那些教堂都一定比不上聖伯多祿教堂般莊嚴宏偉,何必花時間參觀?
為了欲窮千里目,我們花了五歐元爬上了聖伯多祿教堂的高處。結果真的隨便便能拍出如明信片般的相片。


畢竟是第一次自助旅行,我們第一天到梵蒂崗時竟然忘記了到天花繪畫了最後審判的西斯汀禮拜堂!結果第二天又再去了梵蒂崗一遍,順道到昨天來不及參觀的梵蒂崗博物館看看。由於歐洲居民優惠並不適用於梵蒂崗博物館(注:本人雖然不曾在英國居住,但擁有一本英國護照列明本人是英國公民。歐盟成員國居民在意大利境內多處名勝古蹟享有入場費半價優惠),而我又忘記帶國際學生証,結果付了全費才能進入梵蒂崗博物館…自此之後,學生証及英國護照成為本人歐遊隨身必備物品之二。


隨文附送無聊片段一則:
i still remember my german ga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