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二零零四年八月二日:柏林‧德國

又是一趟走馬看花。

清晨時份在布拉格的青年旅館起床,匆匆忙忙的趕到火車站,登上最早開的長途班,駛出灰暗暗的火車站。在德捷邊境轉過車後,中午前就到達了柏林。

柏林這一站亦是臨時加插的,因為我不想在布拉格多留一天,寧願在登上開往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火車前在柏林亂逛。

甫抵步,除了被大大條的熱狗腸所吸引外,亦被複雜的柏林地鐵路線圖嚇怕(其後發現巴黎市的鐵路路線圖更恐怖)。

買過柏林鐵路一日票後,我戰戰競競地登上了列車,隨意地在市中心的一個車站下車後,便拿著從火車站索取的免費旅客地圖漫無目的地走。走著走著,便來到了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勃蘭登堡門是一個甚具歷央意義的地方,1848年的德國三月革命以及1871年把勝利女神像從法國手上取回並慶祝德意志統一均由勃蘭登堡門見証,在這裡走一趟再看看歷史展板就像把高級程度會考世界歷史的課程溫集了一遍,直到在三月十八日廣場上看到星巴克咖啡店,我才回到現代。






置身柏林市內,總感到有點時空錯亂。左手邊看到超現代設計的國會大廈之際,右手邊出現的卻是古式古香的法院大樓(或是歌劇院,都傻傻分不清楚了),難得的是新舊交集得來沒有半分的突迄。






良久,忽然發現還未參觀柏林圍牆的遺址。在旅客地圖上找不著,問路人亦問不著,最後只好打電話回港要求哥哥替我找一找(其實自行上網找應比長途電話費更便宜,可惜當年本人的電話費是由父母代為支付……),結果發現,柏林圍牆遺址就在我踏足柏林的第一點———火車東總站附近。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二零零七年七月三日:布拉索夫‧羅馬利亞



離開了遍地「黃金」的布加勒斯特,我向羅馬利亞的心臟地帶出發,參觀中世紀古城布拉索夫(Braşov)。






向到達布拉索夫前我先到了附近的Barn Castle。這個城堡表面上是法國的瑪麗皇后(路易十六個老婆呀)擁有的行宮,但由於相傳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曾在中世紀時於此城堡生活過,因此這個於深山但平平無奇的城堡亦能吸引絡繹不絕的遊人。我到那裡的時候還未有吸血新世紀的熱潮,相信現在通往Barn Castle的公路沿路上都是吸血新世紀的海報吧……






之後乘村巴到達了布拉索夫的古城區。古城區跟布拉格有些相似,但面積比布拉格的要大得多,再加上背靠Carpathian Mountains(山上正正放有荷里活式諾大的Braşov標誌),令整個古城多添了一份翠綠。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指定動作:登上登山吊車,從以鳥瞰布拉索夫古城區。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二零零五年六月九日:直布羅陀‧英國海外領地







一程不太舒適的通宵火車後,我由南到達了摩洛哥北部頂點的港口Tangier,並順利登船橫渡直布羅陀海陜。折騰了一整個早上後,在下午二時才下船到達西班牙的Algercias。

原本是要找火車/巴士到Sevilla繼續行程,但突然想起直布羅陀(Gibraltar)就在Algercias附近,於是便決定到附近的La Linea步行過關。就這樣,在短短的十二小時之內我到了三個國家。

步出直布羅陀的海關後,看到一條長長的人龍站在紅綠燈前等過碼路。正當我納悶著為甚麼這小小的城市有一條這樣大的馬路,一輛飛機在我眼前駛過。對,這一條飛機跑道是進入直布羅陀巿中心的必經之路。








直布羅陀看守著地中海的入口,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戰爭不再是潮流,直布羅陀只是一個小小的英國海外領地,已好像被遺忘要否獨立前途未明。







最後登上了四百多米高的直布羅陀石,除了與猴子玩一下(?)外,更在當風開揚的位置吹吹地中海海風,眺望一下地中海入口。



後記:因為花了整個下午在直布羅陀,回到Algercias時已晚上七時多,並已沒有巴士到Sevilla了。之後我登上了到Cadiz的巴士,希望在Cadiz有車到Sevilla,可惜巴士到達Cadiz時開往Sevilla的尾班車已離開了。在Cadiz沒有便宜旅館的情況下,我只好在一個公園露宿一宵,靜靜等待清晨的頭班車……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六日:奧斯陸‧挪威

諾貝爾和平獎是近期的焦點話題,波叔(或波嬸)能否出城領獎仍是未知之數(雖然可能性很微)。憑藉我到過位於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的諾貝爾和平獎博物館參加過一小時導賞團的知識,我在這裡就湊湊熱鬧寫一下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博物館位於奧斯陸的渡輪碼頭傍邊,可說是在奧斯陸的心臟地帶。博物館位於一座古典的小建築物內,在外面看來十分傳統,但裡面的設備則十分高科技:




一大塊觸碰式螢幕,輕輕一按便可翻查歷屆和平獎得獎者的故事、片段以及金句,並可感受iPhone/iPad帶來的快感(?)(睇番片段原來唔係輕觸式營幕,用埃瘋用到中毒添~);另外一個電子花園館(其實有少少似墓園……),只要行近小小的顯示屏去觸動它的感應器,顯示屏便會呈現各歷屆和平獎得獎者的資料及得獎原因。我光是在這兩區已逗留了二個多小時,差點忘記要到最大的展館去了解最新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的事蹟及貢獻。



說回諾貝爾和平獎的由來,簡單來說諾貝爾是一個因其創新的發明而賺過盆滿砵滿的瑞典人,他在臨終前訂立遺囑,以其遺產成立基金,用以獎勵對人類社會文明有所貢獻的人。諾貝爾基金下有四個獎(物理、化學、醫學及文學)是由瑞典的評審委員決定並頒發的,唯獨是和平獎是由挪威決定的。為甚麼和平獎是由挪威決定並頒發?就連博物館自己也沒有明確的答案,可能要問米問下諾貝爾先知點解。




多得諾貝爾百多年前的決定,成就今日中國全面杯葛挪威。我覺得中國領導人應該先參觀一下諾貝爾和平獎博物館,才再下定論是否杯葛挪威(其實我唔係好明關挪威政府咩事,雖然和平獎評審由挪威議會委任,但始終係獨立於政府架喎……或者中國以為挪威所有機關都好似中國的有黨組職……)。



後記:奧斯陸是挪威之旅的最後一站,而我只想盡快離開這個連在市中心外的青年旅館的一個小床位也索價差不多四百港元的極昂貴國度。因此,我把原定奧斯陸三天的行程濃縮至一日,利用奧斯陸廿四小時通行証一天內一口氣逛了七個博物館/景點。除了諾貝爾和平獎博物館外,其餘的基本上是走馬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