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二零一零年八月十六日:科羅拉多大峽谷‧美國亞利桑那州

這是一趟十分尋常的觀光遊:乘坐旅遊巴從我非常不喜歡的賭城拉斯維加斯出發到鄰州的大峽谷觀光。相信每天光是從賭城出發的巴士觀光團至少有十個。






所有到大峽谷的觀光團都有著相同的指定動作───在『管理西部的水』的胡佛水壩停留十數分鐘拍照留念。在同一時間有數十部旅遊巴同時停泊在水壩的停車場,數百人同時衝出車廂爭取有利位置去跟這個曾在變形金剛真人版電影亮過相的水壩合照。我差不多排了十多分鐘隊才能跟水壩合照,之後便匆匆忙忙地飛奔回旅遊巴繼續行程。






旅遊巴因漸漸駛進了位於深山的印弟安原住民區域而變得顛簸,在進入了原住民區域邊界外的停車場後,我們需要轉乘由原住民安排的車輛才可到達美國大峽谷西緣瓦拉派(Hualapai)印第安保護區。從人工華麗的賭城到天然荒蕪的保護區,這四個多小時我好像環遊了世界一遍似的。


觀光區入口有一個大帳蓬,入面被遊客擠得水洩不通。由於天空步道(Skywalk Grand Canyon)索價三十五美元且禁止在內拍攝,我一早便決定好只額外多花一百七十美元乘直昇機穿梳大峽谷。但由於等待上機的人太多,我要等待兩個多小時才可上機。幸好這次我是跟隨旅行團遊覽,排隊等待的工作可由導遊代勞。




不用花兩小時等待直昇機,我仍要花十五分鐘排隊等待接駁巴士到毗鄰天空步道的鷹點(Eagle Point),在那裡可鳥瞰大峽谷以及科羅拉多河。在欣賞壯麗景物而興奮的同時,我亦步步為營,以防一失足成千古恨。




之後到了午飯時間,憑入場券是可以換領以疑似監獄使用的碟子盛載的午餐一份,那裡的遊人應該有著相似的作息時間,都差不多在同一時間領取午餐,等待又向我招手了,還是躲不過。



在另一觀景處匆匆忙忙的拍照後,我便乖乖回去觀光區入口,等候登上直昇機。不知道等待了多久後,我終於可乘直昇機直奔大峽谷谷底。






在大峽谷谷底看到的風光是更加壯偉明媚的,幸好自己並沒有吝嗇這一百七十美元的交通費。之後我再乘坐在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Colorado為西班牙文,意思為「紅色的」)上航行的觀光船看風景。當時我在比較涼快的大峽谷谷底是感到十分的寫意的,不知道拍出來的照片為甚麼令我看起來像殺氣騰騰的古惑仔。






隨本文附送本人疑似林峰上身玉照乙張。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維也納‧奧地利

本人對於自己於六年前在維也納幹了些甚麼已毫無印象,但在翻查(?)過自己的旅遊日記後,赫然發現一些終生受用(?)的旅遊小智慧均在維也納這個地方領悟出來:-


一、 到過梵帝岡的聖彼得堡大教堂後,基本上已不再需要參觀其他教堂(特別是要收入場費的那些)

所以我只在維也納黑教堂(Stephansdom)外面一邊嗅著濃烈的馬糞氣味一邊胡亂拍照……




二、 從妙思淫疏呠(Museum Shop)(?)去衡量一所博物館是否值得花錢參觀

大多數的博物館紀念品商店都設於場地出入口,在真金白銀付錢進場前其實可以先到紀念品店‘預覽’一下展品,了解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有興趣入場……

所以,就算Hofburg皇宮是見證哈斯堡皇朝興盛的重要宮殿建築群,我基本上只遊覽了它免費的部份。



不過不得不稱讚奧地利國立圖書館的外型,是真真正正的有氣派。

三、 切勿購買遊客紀念食品

奧地利莫扎特鐵盒朱古力完完全全體現了何謂‘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印象中親愛的金魚小姐只吃了一口就整包丟掉,只保留印有莫扎特肖象的鐵盒……




提到莫扎特,我們在一整個上午都差不多沒有花一分一毫地走馬看花的逛過Hofburg後,下午一直努力地尋找音樂神童在音樂之鄉的兒時故居。在維也納的鐵路系統中兜兜轉轉後,最後得知莫扎特故居正正位於Stephansdom附近的小巷。莫扎特故居為於尋常民居中,已改建成小博物館,展出莫扎特親筆手稿,並可聆聽出自莫先生手筆的著名樂章。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二零零七年七月六日:基希納烏‧摩爾多瓦



手持英國護照,基本上可以在歐洲大陸各國免簽証自出自入(白俄羅斯除外)。因這個方便,我故意挑選了一些名不經傳的地方去拜訪,包括這一個歐洲幽靈國摩爾多瓦(Moldova)的首都基希納烏(Chişinău)。這個幽靈國家被幅員廣闊的烏黑蘭和羅馬尼亞重重包圍,本身又沒有甚麼特別的名勝和新聞,因此很容易被世界遺忘。




我抱著獵奇的心態大清早由薩齊瓦(Suceava)乘巴士出發,經鄰近邊境的Iași再出發到基希納烏。過境過程順利,摩爾多瓦的關員並沒有刁難我,可是後來我在巴士睡著了,眼鏡沒放好,結果掉在地上被踩爛了……




在只戴著半副眼鏡的情況下,我背著大背囊由繁忙的巴士總站走到新式但人流疏落的火車總站。買過到基輔的通宵火車飛、在整潔的車站廁所戴上隱形眼鏡以及在把大背囊放進儲物櫃後(以上皆是一日走馬看花遊的指定動作),我便開始在基希納烏漫無目的地隨便亂逛。





之前所得的資訊均指出摩爾多瓦是一個非常非常窮的國家,但似乎她的首都在努力反駁這觀點---基希納烏是一個整齊整潔、寧靜優雅而翠綠的地方。市內有幾個大型的公園,綠化比香港要完善得多。主要大馬路十分寬闊,但車輛不多,而可能由於是平日的關係,街道上的人亦不多。





結果一整天我都在悠閒而寧靜的氣氛中渡過,慢慢等待晚上登上往基輔的通宵火車。暴風雨的前夕果然是風平浪靜的……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二零零五年六月十二日:塞維爾‧西班牙




年青就是力量:二十二歲的我過了連續兩晚顛沛流離(先在摩洛哥乘通宵火車,再在Cadiz露宿)的日子後仍面不改容,在富有特式、由監獄改建而成的小旅舍放下背包後,便立即出發參觀塞維爾(Sevilla/Seville)的名勝。(當時連衫都冇換,諗番起都覺得污糟)





第一站到了塞維利亞王宮(Alcázar)。步進這所倘大的建築物,我覺得自己仍身處於摩洛哥,因為這王宮的建築風格非常的伊斯蘭。及後得知這種具北非風味的風格叫穆迪札爾風格(mudéjar),在中世紀由突尼斯的統治者傳入。其實和非洲只是一海峽之隔的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省都散發著一股異鄉氣色,隱藏著它位於歐洲這個事實。






之後到了在瞬間看地球經常出現的塞維爾大教堂。我當時並(現在亦然)不覺得它有甚麼特別之處,原來它是世界最大的哥德式主教座堂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教堂,也作為哥倫布的埋骨之地,1987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哦。




馬不停蹄,隨便吃過三文治當做午餐後,我跑到了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去。這個半圓廣場的特別之處,是每個西班牙的省份/自治區都在這裡擁有一幅瓷磚畫,介紹該省的特式。



晚上根據孤獨星球的推介到了一間餐廳用餐,剛巧鄰桌的兩名女子亦是因孤獨星球而來到此店用餐,特此拍照留念見証著這一切巧合(或是孤獨星球的高度流行)。



天而黑,但本人的活動尚未完結,晚上還跑到酒吧去,點了一瓶五歐元的啤酒,靜靜坐在酒吧的一角看佛郎明哥(Flamenco)舞蹈表演。穿著火紅色舞衣的舞孃從容不迫地跟隨節拍起舞,我不太懂得欣賞,但算是頗特別的舞蹈。



年輕真好,玩到三更半夜雙眼依然烱烱有神……

(後記:我在塞維爾買了很多手信,但到泛人問津,它們孤獨地躲在櫃的深處已五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