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三日:薩旺林納,芬蘭

歐洲許多大大小小的城市(以大城市為主)均有出售針對遊客的城市咭(City Card),憑咭可在指定時間內無限次乘搭許多公共交通公具穿梳市內、可以免費參觀許多博物館及場地,並在許多商戶食肆享有折扣優惠。城市咭的多數有效時間為二十四至七十二小時,售價由三百多到五百多港元不等,視乎有效時期。

表面看來城市咭好像十分划算,但其實是一個消費陷阱:試想想,你要在短短的有效時間內跑往多少個博物館參觀、乘搭多少次公共交通公具才能值回票價?再加上歐洲許多城市的博物館的開放時間均十分短,結果,為了不讓買城市咭的金錢付諸流水,買了城市咭的那天總是匆匆忙忙,參觀了許多根本沒有興趣去的博物館。最可惡的是:就食方面,城市咭多數只提供在昂貴食肆的折扣優惠,我寧願佢俾我去老麥換舊雞食下。

我覺得自己最笨是買了哥本哈根的城市咭,花了三百多港元,買回來才發現對其指定的博物館及場地沒甚興趣,再加上它的地下鐵網絡離我想到的地方很遠,結果我一邊在市內步行、一邊覺得自己笨了……

凡是均有例外───芬蘭的薩旺林納(Savolinna)(講了半天終於入正題)所提供的城市咭則算得上划算又提供了一個剛剛好的行程。

薩旺林納位於芬蘭境內最大的湖泊-塞馬湖湖畔(Saimaa),是一個沿湖而建的小城。在其港口每天都有幾十班遊湖船開出。小城面積不大,景觀亦不算多,但氣氛寧靜而優雅。

付出三十歐元後,我便從薩旺林納遊客中心手上得到一張蕯旺林納咭。薩旺林納咭本身是一張明信片,另附有四張贈券,讓我免費參與下列活動:-

1. 參觀奧拉維城堡(Olavinlinna)





2. 參觀薩旺林納博物館



3. 乘搭塞馬湖遊湖渡輪




4. (最重要)在一覽整個港口的頂樓餐廳大快朵頤




四個活動剛剛好佔用了一天的時間,讓我在這悠閒的小城慢慢放鬆,甚為舒暢。再加上晚上我再花了八歐元在水療酒店做水療和桑拿浴,整個人從未如此放鬆過。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二日:羅馬和梵蒂崗

在諗大學的時候,總覺得必須花一個暑假到遠方自由行(結果有三個暑假都往外跑了去…)。適逢金魚小姐在當年的八月會到德國上一個月的德語課程(相信她現已把當年所學的德語忘記得一乾二淨),打算在上課前到歐洲其他地方走走,我們便商議一起到意大利看看。

結果,羅馬成為了我自助歐遊的第一站。

由於是首次自由行的緣故,由下機開始我便拍過不停,很快我便差不多用滿了整張2GB的儲存咭(當年2GB的儲存咭已經是最多空間的一款,科技真的日新月異呢…)。現在再看那些當年拍的照片,不禁會心想:咁Q無聊都唔知影嚟做乜。

羅馬給我的印象並不太好:又熱、又擠、又髒。看看以下片段,便知道原來羅馬的地鐵原來比香港的擠迫幾倍:



乘座(站?)著如斯擠迫的地車,我們到達了教廷的總部梵蒂崗。





梵蒂崗城中只有聖伯多祿教堂及其廣場以及梵蒂崗博物館對外開放,教宗和神職人員起居飲食和工作的其他部份則被瑞士衛兵嚴密地守衛著。不要忘記梵蒂崗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因此她在通往聖伯多祿教堂的通道前設置了保安檢查區,透過檢查旅客的隨身物品以宣示主權。





還記得踏入聖伯多祿教堂後,我一直在讚歎:好大、好大、好大!(用比較文雅的詞彙,即:真宏偉!真寬敞!真偉大!)在參觀過梵蒂崗的聖伯多祿教堂後,我很少再參觀其他歐洲各地的教堂(特別是要收取入場費的那些),因為我老是覺得,反正那些教堂都一定比不上聖伯多祿教堂般莊嚴宏偉,何必花時間參觀?

為了欲窮千里目,我們花了五歐元爬上了聖伯多祿教堂的高處。結果真的隨便便能拍出如明信片般的相片。




(二十一才的本人……真係卜卜趣)


畢竟是第一次自助旅行,我們第一天到梵蒂崗時竟然忘記了到天花繪畫了最後審判的西斯汀禮拜堂!結果第二天又再去了梵蒂崗一遍,順道到昨天來不及參觀的梵蒂崗博物館看看。由於歐洲居民優惠並不適用於梵蒂崗博物館(注:本人雖然不曾在英國居住,但擁有一本英國護照列明本人是英國公民。歐盟成員國居民在意大利境內多處名勝古蹟享有入場費半價優惠),而我又忘記帶國際學生証,結果付了全費才能進入梵蒂崗博物館…自此之後,學生証及英國護照成為本人歐遊隨身必備物品之二。





隨文附送無聊片段一則: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卡藍帕卡,希臘

提起希臘,大家應該會首先想起滿佈白色小屋的愛琴海小島,又或是那個在雅典衛城上經常在維修的巴特農神殿。而希臘令我最難忘的,反而是被Meteora(垂直岩石)所環抱的卡藍帕卡(Kalambaka)小鎮。

在往卡藍帕卡的前一天,我(乘座的輪船)在愛琴海上一直飄浮了八個多小時,差不多晚上十二時左右才到達雅典的港口比雷埃夫斯(Piraeus)。由於第二天早上要乘座早班火車到卡藍帕卡,我隨便找了一所旅館入住,結果我得到了一間共用浴室沒有熱水兼有老鼠爬行的鬼地方。這個故事教訓我們不要胡亂入住孤獨行星(Lonely Planet)沒有介紹的便宜旅館。

第二天的中午前,我到達了卡藍帕卡。整個小鎮真的被許多巨大而垂直的岩石所包圍,好像有一道天然防衛城牆似的。可能大家會覺得被垂直岩石包圍不算太特別,其實我千里迢迢到達卡藍帕卡,是要參觀垂直岩石上的幾座修道院。




據聞在十四世紀,為了躲避土耳其軍,有一些人刻意在垂直岩石上修建大大小小的修道院(真的在數百米高的垂直岩石頂上興建),真的不可思議。



由於我錯過了登山公車,因此要徒步上山,差不多花了一小時才到達第一座修道院的入口(後面還有幾百級樓梯正在等待我踐踏它們)。這令我更加不相信這些修道院是幾百年前建成的,哈哈!





雖然每座修道院都不是很大,但身處其中的我亦感受到其寧靜而莊嚴的氣氛,靜靜的在裡面坐著亦是一種享受。






由於各修道院分散在不同的垂直岩石上面,本來我以為我只能參觀其中兩座,幸好在途上遇到了一對肯載我到另一端的西班牙夫婦(其實搭順風車可以好危險…),我趕及在另外兩座修道院關門前去參觀。





感受了一整天的靈氣,晚上回到卡藍帕卡小鎮上又吃了一個非常美味的廚師沙律(Chef Salad),那一天精神上和肉體上均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二零零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斯普利特,克羅地亞

下午從美麗的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坐巴士到另一沿海大城市斯普利特(Split),車程約三個半小時,到達斯普利特時剛剛是黃昏。我一下車時就被人包圍著,詢問我會否借宿一宵。原來克羅地亞境內的酒店及青年旅館當時並不流行,民宿便因此成為便宜旅宿的主要供應者。



在選定要住宿的地方後,我跟一個中年女子到達當地一個尋常的民居入住。斯普利特的樓宇不高,都只有三至五層,再加上它是一個沿海建築的城市,整體的感覺像香港的離島,當然斯普利特有較為中世紀的風貌。

我把行李放到因屋主兒子在海外升學而騰空出來的房間(即我當晚住宿的房間)後,便到街上走走,打算找地方吃晚餐。到了街上發現整條街上都是人,更有不少人載歌載舞...原來今天是克羅地亞國慶日!





克羅地亞雖然在1991年已宣佈獨立,但隨之而來的是多年與塞爾維亞族人的武裝衝突,差不多直到1998年才完全平息。

由於克羅地亞國家的獨立及統一付出了許多鮮血,建國絕對得來不易。因此,現在身處和平狀態的克羅地亞人仍會重視慶祝國慶日。好處是:街上有免費的麵包、白酒以及煎魚派發,我亦因此解決了晚飯的問題。



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一日:策瑪特,瑞士

為了避免在九月十一日這個對美國人極為不詳的日子坐飛機,出走了三十多天的我仍在遊玩。

一早起來就背著大背包在恩特拉垠(Interlaken)火車西站出發,先到Visp,再轉車到策瑪特(Zermatt)。

從恩特拉垠到Visp本來需要先繞一圈到Lausanne再繼續行程,但當一條隧道在Spiez附近打通後,不用半小時已經來到了Visp。

可惜的是,本人所持有的Eurail Pass 在Visp之後的路段是要補回75%的車資。誰叫我到達瑞士國土之際才發現原來Eurail Pass 與Swiss Pass 是有分別的呢?



又越過山峰又越過谷後,終於到達路的盡頭,在瑪特洪峰(Matterhorn)山腳的策瑪特小鎮。在火車站旁的旅館放下了背包後,我便立即跑到往Gornergrat 的登山鐵路站等候上車。與瑞士其他的登山交通公具相似,我需要另外支付往Gornergrat 的登山鐵路的收費,盛惠瑞士法郎28.60元。



經過了一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又到達了另一個仙境。



比較可惜的是在當天有一片雲遮閉了瑪特洪峰的山頂,否則的話我拍出來的照片的構圖一定更美。



在山頂感受過冰川環繞的震撼以及不太冷的零度天氣後,在台灣出版的旅行書的’鼓勵’下,毅然決定慢慢步行下山回去策瑪特(事實上是想省回下山的車費)。 



下山的路不好走,但風光明媚。



走了四個多少時怖滿大少不一的碎石的路,終於回到策瑪特小鎮。




為了奬勵自己完成創舉,我在策瑪特小鎮逛了許多紀念品店,終於在距離火車站最遠的小店找到全鎮最便宜的瑞士國旗裇衫,價錢足足比火車站旁的禮品店便宜一半呢。

驛馬星動



已經忘記了何時首次接觸驛馬星動這四個字,只知道這四個字都在近幾年許多運程書中對本人生肖運勢的一欄中出現.

但有關驛馬星動這個預告,看來真的在我的生命中一一實現了.至少,從二零零四年起,我有五個夏天都往外跑了,其中有一百二十多天,我在歐洲不同地方出現了。(就算在零八年的夏天我沒有離開香港,忙碌的工作生活亦應驗了驛馬星動另一個意思)

往外跑了那麼多遍,拍照也差不多拍了一萬張,雖然每倘旅程的照片我也有將之上載於網上與朋友分享,但欠缺文字描述,總覺得未能將故事完整地呈現出來.

但要一氣呵成將整個旅途上所發生的故事說完的話,恐怕自己會有籍口去放棄.

既然寫網誌是為了令自己高興,何必拘泥要太完整順時序去記錄旅途上的事呢?我決定一點點、一點點地寫.

當我忽爾想記錄一小節旅途的故事時,就是此網誌更新之時。